路徑 : 服務介紹 > 最新消息

2025-09-22 13:06 聯合報/ 記者 萬于甄/台南即時報導
奇美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林信德表示,老年性吞嚥障礙不是病,但需要懂得避險,留意7大警訊,並搭配適當吞嚥訓練,就能維持良好的進食品質,預防吸入性併發症的發生。記者萬于甄/攝影
 
台南一名72歲張姓男子近期發現用餐時,時常感到食物「吞嚥不下去、卡在喉嚨」,讓用餐變得緊張又痛苦,趕緊到奇美醫院就醫,經復健部主治醫師林信德檢查,發現張男喉部上提與舌頭力量不足,導致吞嚥效率不佳,應是老年性吞嚥障礙,好在經復健後逐漸改善,用餐不再折磨。


林信德表示,若家中長輩出現食慾不佳、吃得比以前少等情況,其實可能不是單純的老化或胃口不好,或許與老年性吞嚥障礙有關;老年性吞嚥障礙並非疾病,而是隨年齡增長,吞嚥功能自然發生生理改變,導致食物易殘留或需要多次吞嚥,易造成吞嚥的安全邊際變窄。


他提醒,若忽略長輩進食細節,同時又有感染、藥物副作用、牙口變差或營養不足等壓力,就易出現嗆咳、食物殘留,甚至造成吸入性肺炎等風險,因此,民眾若發現家中長輩有7大警訊,可透過簡單的日常照護與專業復健,幫助長輩維持進食安全與生活品質。


林信德說明,7大警訊包含說話聲音變「濁」、用餐時間拉長、體重下降變瘦、肺炎反覆報到、吞藥變「挑戰」、挑食成習慣及吞嚥費力又停頓等,若長輩出現前述任一警訊,請務必多加注意,同時建議至復健科門診接受評估,協助長輩克服吞嚥困難,降低進食風險、維持生活品質。


林信德也強調,老年性吞嚥障礙不是病,但需要懂得避險,透過提升對「老年性吞嚥障礙」的認識,並從生活日常中的口腔清潔、飲食質地與用餐姿勢開始,搭配適當的吞嚥訓練,就能維持良好的進食品質,預防吸入性併發症的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