路徑 : 服務介紹 > 最新消息
![]() |
2025-09-18 18:01 聯合新聞網/ 綜合報導 |
隨著高齡化社會加劇,美國掀起「老年貧窮」浪潮,不少長者無法在退休後安享生活,反而因龐大財務壓力被迫重返職場。更令人唏噓的是,過去領有百萬年薪的專業白領,如今也因年紀增長導致體力與心智能力下滑,只能轉而從事低薪藍領工作,過著與昔日截然不同的晚年人生。 從年薪百萬到時薪不到千元:工程師的無奈餘生 根據《商業內幕》(Business Insider)報導,88歲退休工程師約翰·法西(John Fahy)正是老年勞動潮下的縮影。曾擁有高薪職涯的他,如今在一家家庭用品零售商客服部門輪班,每天需長時間站立,時薪僅23美元(約新台幣697元),遠低於過去的工程師收入。他坦言:「若沒有額外收入,我無法維持生活。」 法西回憶,數年前妻子罹病,龐大的醫療費用對家庭積蓄造成沉重壓力。即便妻子去年已過世,他仍必須繼續工作。對他而言,工作不僅是維持生計的手段,也成了精神支柱。他表示:「工作讓我能繼續生活,也能與人互動,我不覺得自己會真正退休。」他唯一的心願,是親眼見到孫女順利完成大學學業。 經濟壓力成主因:上百名高齡長者的悲歌 《商業內幕》調查了超過140名80歲以上仍在工作的長者,結果顯示,多數人都是因經濟壓力而不得不繼續工作。報導指出,雖然這些長者的時薪普遍高於美國聯邦最低工資7.25美元(約新台幣220元),但自2009年起聯邦最低工資長期未調整,而同期通膨率已上升逾50%,使他們的實質購買力大幅下降,不得不依靠工作維持基本生活。 在這些高齡勞動者中,不少人早年曾任白領或高薪藍領,但隨著年齡增長及健康狀況下降,他們不得不接受薪資較低的工作。儘管如此,多數人仍抱持「有工作總比沒工作好」的心態,在社會邊緣努力尋求自我尊嚴。 另一名89歲的希爾德布蘭德(Hildebrand)故事同樣令人感到悲傷。他因三十年前離婚而喪失所有財產,如今仍努力填補經濟缺口。每週工作三天、每天送貨九小時,但月薪僅相當於他1970年代一週的收入。他坦言:「人生總有起伏,能工作我心存感激,但已無力像過去那樣享受高檔生活。」 這些個案顯示,即便社會整體看似富裕,許多長者的晚年生活仍面臨困境。他們的經歷不僅反映個人掙扎,也揭示了高齡化社會中不容忽視的集體挑戰與隱憂。 |